- ·上一篇文章:减少“繁文缛节”:两部委联手出实招为科研人员减负
- ·下一篇文章:沉睡的古戏台,醒了(解码·城乡文化设施利用)
《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(2018版)》 正式发布
2018年9月2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我国青少年健康教育相关工作,发布并解读《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(2018版)》。委新闻发言人、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主持。
会上,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李长宁介绍,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,促进青少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。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作为国家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,积极研究制定青少年健康教育政策和措施的相关建议,组织开展青少年健康促进活动,推动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开展。
他表示,此次接到编写《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》的任务后,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委宣传司的指导下,按照《健康科普信息生成与传播技术指南》等相关要求,迅速确定了核心信息的编写原则。一是坚持科学性原则,要求信息客观、准确、权威。二是坚持适用性原则,要求核心信息的语言表述能适合青少年阅读能力。三是坚持行为导向,强调正面引导。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,抓住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领域。
在此基础上,检索了世界卫生组织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、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相关报告以及相关科技文献;查阅了中国统计年鉴、中国卫生统计年鉴、学生体质调研以及其他青少年相关专项调查的资料;参考了我委、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发布的关于青少年健康科普的信息;分析了我国公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,认真梳理上述材料后,提出了我国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清单。随后组织健康教育、临床医学、公共卫生、营养、心理、急救、教育、运动、传播、社会学等多领域专家研究讨论,明确了当前我国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和核心信息知识点,组织专家撰写形成信息初稿。其后,又经专家多轮审核、完善与科普化后,组织媒体和青少年代表进行预试验与评估,形成《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》报审稿。委宣传司组织征求相关部门和委内相关司局意见后,最终形成定稿。
李长宁指出,下一步将依据核心信息及释义,编制健康科普材料,开展健康教育活动。并将继续深入研究、不断完善核心信息和释义。希望社会各界、包括媒体朋友围绕核心信息普及健康知识,也希望广大青少年更加关注自身健康,主动学习健康知识,养成健康行为。
发布会上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、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、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漓、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教授、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成人病(慢病)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米杰分别就释义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。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