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上一篇文章:多地叫停互助献血 3月底大限后如何填补用血空缺?
- ·下一篇文章:福建外贸开门红 对东盟贸易最抢眼
戳泪点!他们的最后一个春运,仍在坚守!辛苦了!
戳泪点!他们的最后一个春运,仍在坚守!辛苦了!
一个人,坚守一座“孤岛”
摄影 泱波扳道工,一种古老的铁路工种,是千里铁道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。如今,大部分铁轨道岔变成电子道岔。在铁路南京西站,还有22名职工,依然坚守在人工道岔这个岗位上,他们被称为“最后的扳道工”。摄影 泱波他们的工作很单调,很寂寞,通过声音和相关工作岗位联系,每天伴着轰轰的车轮滚动声音和鸣笛声,从上班开始到下班只有一个人。红黄两面信号旗,一把信号手电筒,一部直通电话,一部能随身携带的对讲机,再加上养护道岔的刷子、棉纱和机油,这就是一名普通扳道员的全部“家当”。摄影 泱波虽然南京西站已经停运,但有些南京始发的线路都还从这里出发,本务机到达、进出入库转线、车辆编组解体作业,他们用双手筑起列车安全运行的安全防线。摄影 泱波到达西站的列车如今不断减少,机车转线、出入段、扳动道岔的次数也降了下来,目前奋战在一线的扳道工均年过半百,等这批扳道工退休之后,铁路系统多年的这一工种将成为历史。摄影 泱波今年,是张师傅的最后一个春运,忙完今年他就退休了,他说,会怀念铁路,干了一辈子,明年春运还会来看看。摄影 泱波春运期间工作量加大,南京地区除了所有的始发列车,还有很多临时增开的列车,所有的车辆编组要在这儿完成。张师傅说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思想高度集中,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。道岔有一点失误,后果不堪设想。摄影 泱波回忆起从前,张师傅感慨,岔道之间的距离有两三百米,忙起来的时候真的是跑起来干,寒冬里都会跑得出汗。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三张计划表,常年搬运,手上也长了老茧了。摄影 泱波说到最后,张师傅也哽咽了:“高铁的发展,代表了中国的速度。铁路一直在进步,我们的这份工作也逐步淘汰。经历过这么多年的扳道,肯定会怀念的。遗憾也没有办法,时代在发展,大势所趋。干了一辈子了,以后没事经常来看看,明年春运还是会回来看看。”
铁路“老林”的最后一个春运
摄影 泱波2月11日上午,在铁路南京站行包车间指挥中心,我们遇到了班组值班员林宝强,他正在仔细地核对当天的运输方案。对于即将退休的老林来说,这是他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个春运。 摄影 泱波1967年,南京站开通运营,同时期开办了行李包裹托运业务。1977年,农村插队之后,老林成为铁路南京站的一名员工。41年,一万四千多个日夜,他见证铁路行包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。同时,也感慨良多。摄影 泱波老林告诉我们,以前的铁路行包,人工写票,划证装车,工作又繁琐又劳累,事倍功半。现在全部网格信息化,减少不少麻烦,拿票一站一清、一票一清、一拖一清,PDA扫描,电脑编制交接证……差错率下降到1%以下。摄影 泱波以前是人工,最早用的是大板车装卸,带围裙手套,四五个人一起拉,现在是机械化,用电瓶牵引车,效率提升最少60%到70%。摄影 泱波以前旅游多携带笨重型大件,被褥、书籍、家具、脸盆....。。现在生活条件改善,包裹小型化,物品中不少都是电器、电子产品,托运的行李越来越少。摄影 泱波如今,老林即将六十周岁,十月份就要退休了。今年,也是他工作中坚守的最后一个春运。“是有点舍不得。”老林主动申请了年三十的夜班,最后一个春运,他想站好最后一个“除夕岗”。 这么多年,只想对你们说一声,谢谢!辛苦了!(徐珊珊)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